找到相关内容22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领纳戒法于心 解行必须相应——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行持戒律

    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具足戒等。其中具足戒,比丘二百五十戒、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,分类归纳为波罗(断头)、僧残、波逸提(堕)、波罗提提舍尼(向彼悔)和突吉罗(恶作)等五篇;中土大乘也受持此五篇具足戒。虚云...

    何小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0560756.html
  • 僧制建设再认识

    参禅问道,戒律为先。既非离过防非,何以成佛作祖。”于《护戒》篇中说:“受戒之后,常应守护。宁有法死,不无法生。如小乘《四分律》四波罗、十三僧伽婆尸沙、二不定、三十尼萨耆、九十波逸提、四波罗提提舍尼、一百众学、七灭诤,大乘《梵网经》十重、四十八轻,并须读诵通利,善知持犯开遮。但依金口圣言,莫擅随于庸辈。如不应食、非时食,并宜严禁。财色之祸,甚于毒蛇,尤当远离。慈念众生,犹如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061563.html
  • 从佛教的价值观看佛教未来的方向

    的传统,中国古代已有一行大师作出光辉的表率。相反,妄说“上人法”,属于四波罗之一,是戒律中的重罪,为僧团所不能容。正因为如此,我以为佛教有充分的条件在宗教和科学之间,也架起一座桥,以促进科学的普及,...惟一能够把诸多民族和国家联结起来的,乃是文化,主要是以佛教为主导的文化。羯人石勒建国后赵,力求以佛教统一各族信仰,自称“佛是戎神,正所应奉”,书令“其、赵、百蛮,有舍其淫祀,乐事佛者,悉听为道”,“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564088.html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2)

    五十三佛,亦当敬礼贤劫千佛,复当敬礼三十五佛,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。昼夜六时心想明利,犹如流水,行忏悔法。  四重禁戒者,杀盗淫妄四波罗也。五逆者,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也。十恶者,身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565304.html
  • 论慧能对九、十世纪敦煌佛教的影响

    一批公元九、十世纪的佛教基本知识读物,即佛教普及读物,如《大乘三窠》(或云《大乘三科》、《大乘三课》)、《小乘三科》、《法门名义集》、《诸宗解说》、《八波罗(戒律)解说》、《三乘五性解说》、《世间...

    马 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3666089.html
  • 罗睺罗小传

    能持守无缺。所谓威仪,就是说僧人在坐作进退中,也有威德和仪则。三千威仪,就是比丘遵守的二百五十戒(四波罗、四提舍尼、十三僧残、二不定、三十舍堕、九十单堕、一百众学、七戒诤),配以行、住、坐、卧(行如...

    慈 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1566796.html
  • 印顺法师对“大乘教团起源”之考辨

    不因此成二部派而不互往来。  至于“不共住”的情形有三种:(一)犯“波罗”失去比丘身份,不能再过僧伽生活,则任何部派都不能接受此人共住。(二)犯“破僧”的比丘,虽褫夺终生共住权但仍不失比丘身份,如...出家是“沙门”而非“(声闻)比丘”;即表初期大乘与传统佛教的比丘无关。  (三)早期菩萨比丘以“十善”为戒,多过阿兰若、四圣种的精严生活,后来渐接受佛制比丘的“波罗提木叉律仪”;此间的差异是因掺杂了...

    清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2267021.html
  • “八敬法”是否佛制再探

    波罗提木叉(戒经),最初是集为“五部”的,这五部经是戒经的原始部类,原始的组织形态。以下就依印顺导师《原   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,页136~137略作解说:(一)波罗:译义为“他胜处”、“堕不如...以集毗尼为首要任务(出经为次要的)”。8  那末,优波离在这次结集所诵出的毗尼(律),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呢?这“主要是称为‘戒经’的‘波罗提木叉’。出家弟子有了什么不合法,释尊就制立‘学处’(结戒),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4968442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二十一)僧伽与律制

    戒原本就不该以类相从,决定取舍。舍与不舍,只能从每一条戒来单独斟酌。而波罗、僧残等这些重戒,是完全不可更改的根本大戒,因为这已涉及修道人根本德行的问题。至于“尼萨耆波逸提”,虽在重轻戒法中排序在前,...条特定的戒法。  但是,大迦叶当时并没有意会及此,他只担心“没有标准答案”,于是他指出,这样会产生困扰:“若我等以众学法为小小戒,余比丘便言:至四波罗提提舍尼亦是小小戒。若我等以至四波罗提提舍尼为小小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0468502.html
  • 维持僧伽身分的要件(十二)

    将对自己与他人都有正面的助益。   戒妄语类的戒,前面已经介绍了波罗第四条“大妄语戒”、波逸提第八条“实得道向未受具者说戒”,以及僧残第二条“无根重谤戒”、第三条“假根谤戒”。大妄语是扰乱真理、...圣证等神圣境界来欺诳他人,所以不是犯大妄语波罗夷罪;因为无说谎诋毁比丘尼犯波罗夷罪,所以不是犯僧残罪。相形之下,是小妄语,但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”、“诚于中,言于外”、“不诚无物”,妄语仍是口业,不可...

    悟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0484569.html